最近刚看完古龙老师的作品《多情剑客无情剑》,朋友问: 喜欢金庸多一些还是喜欢古龙多一些?就我仅有的阅读量来说,金庸老师的有: 《侠客行》,《连城诀》和《天龙八部》,古龙老师的有《流星·蝴蝶·剑》和刚看完的《多情剑客无情剑》。 金庸老师感觉上格局更大,很多人物性格都很饱满,但是主人公却大多很木很实在,像是郭靖,狄云,狗杂种。而古龙老师更善写人,人心,尤其是女人心,像所看两部中的高老大,林仙儿,在小说中都翻江倒海着,情节让人难以揣测,更惊奇。以我所看小说来说,我会更喜欢古龙老师的作品。
其实武侠题材的书我之前是拒绝的,初中的时候,周边有几位朋友便开始看武侠小说了,那时mp3,mp4还不盛行,那几位朋友就天天往书店跑,那时书店里满是黄易的书,我也跟他们去租过书,那书架上清一色的黄易写的小说,封面也大多是黄色,而且很破旧,那时我很吃惊了,因为就我所知的,武侠小说届泰斗金庸先生所有作品名字开头能组成一幅对联: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而这也不过 14 本罢了,而这位黄易确有那么多作品,一时也成为我心里的一个谜团。在我印象中那几个朋友几乎一天就能看完一本,这也让我佩服不已。我一直对武侠小说不怎么感冒的,那时我只认为教育部推荐的书才是该读的,像四大名著之类的,虽然读得不是很痛快,但我也绝不染指武侠小说,觉得那是异书。后来报亭里开始有一些《故事会》一样的杂志卖了,其中有本杂志开启了我的武侠之门,因为这本杂志连载了一个很吸引人的武侠故事,不同于我想象中的武侠故事,名字叫做 《千门之门》,记得这本 《千门之门》在几个朋友间辗转到我手上时,回到家从6点一直看到11点,作业都已经忘记了。从此《千门》系列一更新,我们更是一分为三便开始看,根本就等不及。《千门》系列也一直连载了差不多五六部左右。它的楔子我至今记忆犹新:
人既无️虎狼之爪牙,又无狮象之力量,却能擒狼缚虎,驯狮猎象,无他,唯智慧尔。
不过虽然《千门》打开了我的武侠世界之门,高中紧凑的课程根本挤不出时间来探索,渐渐也淡了。大学时,某一个暑假放假前,偶然看到同学在玩 流行蝴蝶剑,这也是很久前的游戏了,当时我也玩过,但是不得要领,不会放招,看同学玩的飞天遁地,也激起了我的兴趣,于是乎便开始记录每一种武器的连招绝招,玩的也不亦说乎。玩到后面,我发现这个游戏是出自古龙老师的一本小说,也叫做 《流行·蝴蝶·剑》,于是我便下载来,手机屏幕很小,窝在被子了花了两个通宵看完了。孟星魂,孙玉伯,律香川,高老大这些名字让我熟悉又陌生期待,熟悉是在游戏里的角色,而陌生期待则是这本小说里他们各自的角色和关联。后来《琅琊榜》热播,刷完剧后不过瘾又刷完了原著,又微信推荐下看完了 《连城诀》,而后心血来潮又在网上搜来的《千门》系列又重新刷了一遍。
武侠它有一种奇特的力量,一旦你开始看了,你就已经随着主人公踏上了江湖闯荡之路,你就开始了这武林中的快意恩仇与勾心斗角,谁不想行侠仗义,仗剑走天涯,谁不想醉里挑灯看剑,谁不想大漠黄沙。江湖,一听就让人热血沸腾,有种魔力吸引着未入江湖的年轻人,它充满了快意侠情,也充满了无奈悔恨。等你步入江湖,你也许发现并不如你所想,就像 《武林外传》中郭芙蓉闯荡江湖,却发现她心中万人倾倒的盗圣白玉汤居然已经成为笑脸盈盈的跑堂白展堂一样。也许发现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你要坚信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